供给过剩需求疲软奶业“成长的烦恼”如何破

  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,我国奶业面临成本高企、需求不振等困境,阶段性供需不平衡影响部分企业和养殖户经营。多名受访专家觉得,我国奶业发展面临刚需不足、消费结构不合理,以及公众仍存质量安全担忧等制约因素,建议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,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2022年以来,我国奶业发展呈现阶段性过剩,乳品企业面临消费需求不振与奶源消化压力持续加大的困境。

  据尼尔森IQ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2年液态奶线下消费出现下降,同比降幅超8%。而原奶供给过剩340万吨左右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各企都开始了“喷粉”。“喷粉”是指液体的原料奶经过灭菌、喷雾干燥等处理,成为奶粉状态,当原料奶过剩时,乳企通常选择“喷粉”操作,以便于储存,减少损失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、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上预测,今年过剩的生鲜乳将超110万吨。

  “一些养殖企业现在也在‘喷粉’,综合测算,预计今年有25万吨至30万吨奶粉库存,去库存面临很大挑战。”李胜利说。记者正常采访了解到,10月每公斤奶的收购价和完全成本相比相差只有大概0.1元,收奶价甚至低于成本价,行业亏损面超60%。

  奶源过剩、奶价下跌进而导致部分牧场经营艰难,成本高企挤压行业利润。记者正常采访了解到,去年以来,我国奶价下跌,部分牧场大量淘汰奶牛,不少牧场面临资金链断裂、贷款困难的窘境,一些中小型牧场已经退出。同时,考虑到也许会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极端天气灾害,玉米生产和青贮质量可能受一定的影响,今年饲料原料价格也将维持在较高位置,这将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。

  除了供给端的因素,需求端也面临难题,花钱的那群人数量的减少加剧了奶业过剩状况。2022年,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42公斤,均大幅低于全球和亚洲中等水准,整体看,我国居民奶类消费水平不高。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6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,今年新生儿人口预计不超过800万,奶制品主要花钱的那群人的需求面临下降。

  在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,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。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

  首先是成年居民群体需求刚性不足。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认为,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,2018年,18-64岁成年居民群体人均每日饮奶量明显低于未成年和老年群体,很多花了钱的人牛奶消费的认知主要是为了给老人、儿童补钙。

  其次是乳制品消费结构有待优化。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祯妮介绍,据国内乳品加工和贸易数据测算,2022年我国奶类消费主要以液态奶为主,约占77.4%;据商超数据监测,纯牛奶占液态奶消费总量的59.7%,而低温鲜奶仅占5.2%,远低于奶业发达国家低温鲜奶占比平均水平。

  公众对奶制品质量安全的担忧也影响了消费的增长。业内的人表示,当前,不少花了钱的人奶制品质量安全仍不放心,“牛奶含有激素”“牛奶抗生素含量高”等言论在社会上时有传播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牛奶消费增长。

  奶业面临“成长的烦恼”,受访专业的人建议,应通过优化产业体系,加强完善全产业链建设,不断的提高奶业发展质量。

  优化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,加强乳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。陈萌山等认为,首先要抓好生产布局,解决产销错位问题;扩大低温鲜奶生产消费比重,推广本地送奶到户模式,建设高素质送奶员队伍;将农村生鲜农产品冷链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从用地指标、冷库建设投资等方面对农村奶站建设予以支持,提高农村居民饮奶便利性。

  在加强产业链建设的同时,还可以“另辟蹊径”,发展我国特色干乳品产业,拓展奶制品产业链价值链。充分的利用当前国内生鲜乳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,加快布局原制奶酪和乳清产业链,抢占迅速增加的乳酪市场,降低婴幼儿配方奶粉主料乳清粉的进口依赖。

  此外,还需引导花了钱的人奶业、乳制品等形成科学的认知。杨祯妮等业内人士建议,组织并且开展乳品消费节,通过行业展会、电子商务平台、商超门店、直播带货等开展多种营销活动带动乳品消费。

  2022年以来,我国奶业发展呈现阶段性过剩,乳品企业面临消费需求不振与奶源消化压力持续加大的困境。